理论论据
夫子湿、良、恭、俭、让。 《论语·学而》 心平气和四个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 宋·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礼乐为本,刑政为末。 宋·苏辙《河南府进士策问三首》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荀子·大略》 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 《邓析子·转辞篇》 言得其宜,智愚同赞。 唐·刘禹锡《武陵北亭记》 文明就是造就文明的人。 [英]罗斯金《野橄榄花冠》 一个时代的文明成为下一个时代的肥料。 [英]康诺利《不平静的坟墓》 文明的真正验证不是人口统计数字,不是城市规模,也不是农作物的产量——而是一个国家能造就出怎样的人。 [美]爱默生《文明》 增多的物质财富和增多的空余时间是促进人类文明的两大因素。 [英]狄斯累里《保守的原则》 我们剪去指甲不是为了解除自己的防卫能力,恰恰相反:这是为了使我们自己显得更文明,这样,在比我们祖先仅用利爪搏斗更为无情的斗争中,我们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意]皮兰德娄《诚实之欢乐》 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法]雨果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 胡适 我亲爱的朋友,清除你头脑里的粗话。 [英]约翰逊,引自鲍斯韦尔《约翰逊传》 说话放肆不可原谅,须知不得体便是无知。 [英]狄龙《论译诗》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法]雨果 真正的文明人知道自己人生的使命。 [俄]列夫·托尔斯泰 善言暖于布帛,伤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奶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 宋·苏辙
(1)引言
务实求真,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必将结出胜利之果;弄虚作假,让空想主宰自己只追求哗众取宠,必将以惨败告终。
(2)事实论据
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写《史记》,始终坚持忠实的原则,绝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广列传》里描述李广射虎、退敌、脱险,生动副真,虎虎有生气。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但同时也写他心胸狭隘,官报私仇妄杀部下的缺点。他对项羽充满同情,却详细记叙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他厌恶刘邦,却如实地写出了刘邦的长处、才干以及他必然成功的条件。 司马迁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写成的《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称赞这部书:“不虚美,不稳恶。” 鲁迅为注释负责 鲁迅翻译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翻到这样一句话:“近乎刚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是鲁迅没有见过这个雕刻,搞不清出浴者的情态、位置。鲁迅先生一贯严谨认真,决不马虎,他停下手中的笔,查打各种工具书,听说日本有一部《美术百科全书》中有这幅雕刻的图片,他设法买来,但仍然一无所获。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那个塑像找到,在仔细研究塑像造型后,才写下注释。 李四光亲做试验 此壳究竟是否存在地应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是否直接受到地应力的影响。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说明问题。年近八旬,不顾体弱多病,他亲率助手们到京郊做实地试验。他措绝了助手们的劝阻,亲自上机器,握着冰冷的铁手把,屏住呼吸,紧攥铁把感受着力的大小,密切注视仪表数值的变化。结果证明地应力的存在,试验成功了。
(3)理论论据
千言万语只是实。 明·薛宣《读书录》 万不可做将来的梦。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干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 鲁迅《论“第三种人”》 口说不若逢,耳闻不若见。 《新唐书·张廷硅列传》 事实并不因无人注意而不存在。 [英]赫胥黎《浅论教条》 真与假仅一丝头发之差。 [波兰]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急中的地位》 因不合口味而无视事实,不仅是怯弱的表现,还会酿成大错。 [英]廷德尔《科学片断》 深夜和直言不讳比任何东西都更使人们吃惊。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一辑》 讹言难信,传言多失。 清·浦起龙《史通通通释·采撰》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左传·哀公十一年》 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事实胜于雄辩。 鲁迅《事实胜于雄辩》 事实,靠发少爷脾气,还是改不过来的。 鲁迅《止哭文学》 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经解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韩昌黎集·原道》 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华而不实,无益于治。 司马光《进五规状》 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三国志·魏书·卢毓》 取辨于事,虽庸而不可废;无当于事,虽奇而不足争。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公言中》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终必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鲁迅《致萧军、萧红》
47.惜时
(1)引言
时间无情稍纵即逝。然而,对于珍惜时间的人,它却馈赠以无穷的智慧和财富。有人把时间比作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是的,只要辛勤耕耘,它将献给劳动者以甜美的果实。
(2)事实论据
异曲同工 明代有两位先生,一位名叫文嘉,他写了一则《今日歌》;另一位叫钱福,他写了一则《明日歌》。讲的都是要珍惜时间,有异曲同工之妙。现抄录下下: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天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错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歌德的财产 歌德是德国的大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写出了《浮士德》、《葛兹》、《少年维特之烦恼》等世界名著。他从不肯白白浪费时间。曾经说:“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到充裕的时间。 <<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