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网站首页 | 佳作欣赏 | 写作园地 | 古文译注 | 花季青春 | 演讲口才 | 知识百科 | 刘言非语 | 班级教学 | 备课资源 | 公开课 | | ||
![]() |
||
|
||
|
|||||
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899 更新时间:2013-08-03 ![]() |
|||||
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九年级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模样(mú) 脂肪(zhī) 自诩(xǔ) 言简意赅(ɡāi) B.字帖(tiè) 机械(xiè) 庇护(bì) 杞人忧天(jǐ) C.脑髓(suǐ) 倾斜(qīnɡ) 提防(dī) 功亏一篑(kuì) D.翘首(qiáo) 巢穴(xué) 贮藏(zhù) 追本溯源(sù)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怠慢——缓慢 解说:两个“慢”字意思相同,都是“行动迟缓”的意思。 B. 观光——奇观 21世纪教育网 解说:两个“观”字意思不同,“观光”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看到的景象”的意思。 C. 厚此薄彼——妄自菲薄 解说:两个“薄”字意思相同,都是“轻视”的意思。 D. 气冲霄汉——首当其冲 解说:两个“冲”字意思不同,“气冲霄汉”的“冲”是“向上钻”的意思;“首当其冲”的“冲”是“通行的大道”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首词虽然出自不同作者的手笔,但表达的意境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B. 两位同窗挚友一别数十载,今日却在他乡不期而遇, 一时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C. 面对利益诱惑,有些人往往 D. 小红在班会上表示,虽然她的成绩只达到班级平均水平,但她一定刻苦努力,争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总称三峡。 ① :长江之中险滩暗礁,急湍奔流;江水两岸峰奇峦秀,色彩斑斓,素有“四百里画廊”之誉。 ② :神农在此尝过百草,大禹在此劈山治水;这里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它是人与自然相互交流融合塑造的世界奇观,也是华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塑造的世界奇观。 A.①它是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②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B.①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②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卷C.①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卷 ②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D. ①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②它是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 B.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孩子喊道。“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 D.不是每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便成了死湖;不是每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便成了空壳! 6.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责任感的“80后”现在何尝少呢?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勇于奉献。 理解: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自问自答,强调了现在有很多有责任感的、勇于奉献的“80后”。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理解: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出了地面的“街灯”与天上的“明星”交相辉映的美丽夜景。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
D.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尽欢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万物欣然、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景象。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8.名著阅读(3分) 《孟子》是 ① 家经典之一,它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在“生”与“义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60字以内)(4分) 【材料一】 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校刊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答: 10.这是一位同学清明节随父母回乡扫墓后写下的日记。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得出一个结论并阐明得出结论的两条理由。(3分) 政府倡导“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们用简朴的方式拜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但实际情况怎样呢? 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村民在墓前焚烧花样翻新的祭奠纸品,如豪华的轿车,精致的别墅等。爷爷说:“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热闹讲排场,场面绝对马虎不得。否则,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们是晚辈,如果上坟不烧纸,不放鞭炮,人家会怎么说我们?这样做绝对不行!” 结论: 理由一: ① 理由一: ①
11.某学生从报刊上摘抄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就怎样使清明节过得更丰富多彩,提出两条建议。(4分) 【材料】 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按阳历说,清明是在每年的 建议一: ① 建议二: ②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2~15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非丝非竹 B.如鸣珮环 环滁皆山也 C.皆若空游无所依 长烟一空 D.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悄怆幽邃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15.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①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3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修髯飘飘》节选,完成第16~18题。(共14分) 修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词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有改动) 16.阅读全文,概括写出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4分) 答:
1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4分) 答:
18.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150字以内)(6分) 答:
(二)阅读《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完成第19~20题。(共8分) 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①在夏秋季节,如果你有幸到青海湖,千万不要忘记去看看斑头雁;在春末或晚秋,假如你能够爬上珠穆朗玛峰峰顶,你一定能够幸运地听到它们的鸣叫…… ②在海拔 ③这种鸟,头部是白色的,后方有两条水平的黑带,形成如斑马状条纹,故名叫斑头雁。一只成年斑头雁的体重是2— ④斑头雁为何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 ⑤原来在斑头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个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它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得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可在近 ⑥斑头雁体内有数个组织辅助氧气传输系统。一旦氧气进入血液后,它就被输送到飞行肌里。斑头雁的飞行肌里密布着如网络般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能够把负氧离子传送到微型能量生产工厂。斑头雁的肌肉细胞内布满了线粒体,这些微型能量生产工厂就“建立”在线粒体里,其中很多的工厂的位置都处于细胞壁附近,可以从近在咫尺的毛细血管里非常快速地抓取到氧原子,为翅膀提供一次强有力的挥动。 ⑦斑头雁翅膀挥动的频率同体格大小相近的鸟儿几乎一样:每分钟225次。所不同的是:斑头雁的翅膀更长。斑头雁单翅伸展的宽度可达 ⑧正因为斑头雁有最具特点的身体机能和高超的飞行能力,才能完成世界上最艰辛的迁徙。 19.结合上下文,说出第⑤段画线句 “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它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不能删去的理由。(3分) 答:
20.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珠穆朗玛峰高达 【材料二】 斑头雁能够充分利用顺风的条件,大大加速了飞行速度。根据罗杰·费德博士的报告,斑头雁单凭自己力量,每小时可飞 (1)阅读材料一,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解释为什么说斑头雁的迁徙是“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 答: (2)阅读材料二,判断材料对文中斑头雁的哪个特点进行了补充说明。 答: (三)阅读《成功无学 幸福有道》,完成第21~23题。(共8分) 成功无学 幸福有道 ①如今,走进书店,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 21.文章第①~③段中作者表明的观点是 。(不超过25个字)(3分) 22.阅读第⑦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成功贵在有静心”。(2分) 答: 2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②“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③ 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六、作文(50分) 24.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爱就像我们身边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爱在家庭,爱在校园……爱,无处不在!请以“爱在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21世纪教育网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2014河南中考阅读题 近十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分 失分率最高的50个错别字 《母亲的心》阅读 《三峡》中考题 容易错的成语 鲁宾逊漂流记(国语) 上 鲁宾逊漂流记(国语)下 山东省中考仿真综台模拟测试 《格列佛游记》练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