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网站首页 | 佳作欣赏 | 写作园地 | 古文译注 | 花季青春 | 演讲口才 | 知识百科 | 刘言非语 | 班级教学 | 备课资源 | 公开课 | | ||
![]() |
||
|
||
|
|||||
山东省中考仿真综台模拟测试卷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287 更新时间:2014-04-16 ![]() |
|||||
仿真综台模拟测试卷(二)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孪生(luán) 悲怆(chuàng) 羁绊(pàn) 戛然而止(gā) B.奔丧(sāng) 绯闻(fēi) 陨落(yǔn) 相形见绌(chù) C.执拗(niù) 迁徙(xí) 狡黠(xiá) 媚上欺下(méi) D.慰藉(jí) 亵渎(xiè) 媲美(pì) 风雪载途(zǎi) 1.B【评分意见】 本题2分。A项“羁绊(pàn)”应为“羁绊( bàn)”,“戛然而止(gā)”应为“戛然而止( jiǎ)”;C项“迁徙(xí)”应为“迁徙(xǐ)”,“媚上欺下( méi)”应为“媚上欺下(mèi)”;D项“慰籍(jí)”应为“慰藉(jiè)”,“风雪栽途(zǎi)”应为“风雪载途(zò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决处逢生 心痛如割 阴晴圆缺 险象迭生 B.玲珑剔透 繁弦急管 不可明状 束首无策 C.完璧归赵 万籁俱寂 轩然大波 悬梁刺股 D.言简意赅 抑扬顿挫 张灯结彩 敦敦教诲 2.C【评分意见】本题2分。A项“决处逢生”应为“绝处逢生”;B项“不可明状”应为“不可名状”,“束首无策”应为“束手无策”;D项“敦敦教诲”应为“谆谆教诲”。 3.按诗文原句默写。(共7分,每小题1分) A.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B.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C.____________,千山高复低。(梅尧臣《鲁山山行》) D.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E.____________,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F.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G.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__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A.竹中窥落日 B.大漠孤烟直 C.适与野情惬 D.举杯消愁愁更愁 E.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F.先天下之忧而忧 G.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评分意见】 本题共7分,每小题1分。书写不规范、字迹模糊的,不得分。要求学生写楷体字。 4.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共4分.每小题2分) (A) 。站起来,是一种超然的境界,凛然的气概,昂然的精神,嫣然的美丽。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礁石,在海浪的咬噬里,站成庄严的冷峻。 一个有志气从困境里站起来的人,是不可等闲的;一个有决心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城市,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勇气从灾难中站起来的民族,是不可小觑的。让我们站出自己不羁的性格!站出自己磊落的襟怀! A.从概括主旨(中心)的角度,在(A)处填写一句总起句。(写在下面) B.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不可照搬文中的语句) 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 4.A.示例: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评分意见】 本小题2分。抓住“生命”“站起来”等关键字。根据语言表达酌情给分。 B.示例一:青松,在寒风的抽打中,站成伟岸的雄姿。 示例二:梅花,在风雪的洗礼下,站成坚贞的傲骨。 【评分意见】 本小题2分。句式相同,语言连贯即可。 5.名著阅读。(共4分,每小题2分)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他,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处。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A)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选自《简·爱》) A.《简·爱》的作者是________,(A)处的人物是指________。 B.从小说情节看,简·爱是个什么样的人? 5.A.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 罗切斯特 【评分意见】 本小题2分,每空1分。 B.她是个性格坚强,独立自主,坚定不移地追求着光明、圣洁、美好的生活的人。 【评分意见】 本小题2分。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即可酌情给分。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次北国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一)6.D【评分意见】 本题2分。A项的“客路”,“行舟”就是漂泊的代名词,所以正确。B项颔联中描写自然景物是一种大气的表现,所以正确。C项说理明晰。D项抒发作者渴望归家对家乡思念的感情,而并不是即将回到家乡。所以D错误。 7.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2分) 7.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的水面是那么的宽广、辽阔,一眼望不到边,顺风行驶的小船风帆高挂,帆在风的吹拂下发出了响声。 【评分意见】 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不必苛求字字对应,酌情给分。 (二)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 公输盘。 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日:“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日:“请献十金。” 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日:“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节选自《墨子·公输》) 8.下面各项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起于鲁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B.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C.辍耕之垄上 宋何罪之有 D.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义不杀少而杀众 (二)8.D【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D项“而”都是转折关系;A项从/到;B项用/以为;C项到/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9.牺牲百姓的生命去争夺土地,不能说是智慧的(做法)。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杀”“不足”“有余”“智”翻译正确且语句通顺得2分。重点词语的解释错一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 lO.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墨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O.示例:从“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可见墨子的热心救世,不辞劳苦。从墨子的论辩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中,可见墨子坚守道义、善于论辩的特点。 【评分意见】 本题共2分。结合选段内容1分,正确把握墨子的性格特点1分。 (三) 鲁恭为中牢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其人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④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日:“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日:“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今蝗不犯境,一异也;爱及鸟兽,二异也;童有仁心,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据实报安”。 (选自《后汉书>) 【注】①中牢: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郡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雉(zhì):野鸡。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l)阴使人往视之: (2)吾将速反: (三)11.(l)暗中 (2)通“返”,返回 【评分意见】 本题2分,每空1分。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也。 12.我之所以来,是想观察一下您的政绩。 【评分意见】 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不必苛求字字对应。 13.选文结尾处,官差认为“久留徒扰贤者”,决定“速反”,其原因是什么?联系选文内容 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儿童不捕幼雉;地方百姓善良,民风淳朴,社会风气良好;鲁恭不用刑罚,用道德教化百姓效果明显;考察目的已达到。 【评分意见】 本题2分。任意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鲁恭担任中牢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 地里派人前往看看核实,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跑过,停在他们身 旁,旁边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抓它?”小孩说野鸡正在孵小鸡,不应该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观察一下您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牢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您连鸟兽都能感化,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慈的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会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都报给袁安听。”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桥名谈往 ①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记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xiáo)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日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④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4.本文阐述了古代桥梁命名的依据,请你列举出其中的六种。(3分) (一)14.以诗词为名;指明桥的所在;指明桥的形状;与桥畔景物有关;表扬桥的功用;记载关于桥的故事;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 【评分意见】 本题3分,每两种依据占1分。 15.阅读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 法的表达作用。(4分) 15.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江苏吴江垂虹桥环如半月、长若垂虹”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增强说服力。 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通过引用王安石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富有文采,增强说服力。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垂虹桥的桥身”,比作“半月”“垂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从而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 【评分意见】 本题4分,说明方法为1分.表达作用为3分。 16.阅读文章第⑥段,说一说加点词语“仅”的表达作用。(3分) 16.“仅”,是“只”的意思,表程度上的限制,说明“在那时,二十四桥中存在的只有六座了”,强调突出了桥存在的数量之少,表达了沈括对于桥梁保存甚少的惋惜之情,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评分意见】 本题3分,“仅”的意思为1分,表达作用为2分。 17.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⑤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分) 17.为桥题名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引起误会。 【评分意见】本题2分。意近即可得分。 18.下面四个选项中,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③段“灞桥折柳”的故事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 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 B.中国古代桥梁的题名,总要借名记事或抒情,而不是简单的用个地名就够了。 c.第③段中的“枫桥”“断桥”的命名即是古时桥名“总要有些文学气息”的证明。 D.二十四桥是专指一桥还是二十四座桥的全称都是没有确切的证据的。 18.B【评分意见】 本题3分。中国古代桥梁的命名方式,种类繁多,灵活多样,也有“写景”或“纪念”的,如“垂虹桥”等,并非每座桥都要借名记事或抒情。 (二)晨读如沐 ①看《世说新语》,发现古代名士有两大习惯,一为晨沐,二为晨读。 ②晨沐很好理解,就是早晨洗个热水澡,冲走梦魇和惊悸,洗去美梦里的虚幻和不切实 际,精神抖擞地走向崭新而美妙的一天。 ③那么晨读呢,也很好理解。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其实,对于某些“精神上 的垦荒者”来说,半日不读书就架不住心灵的空虚和焦灼了,因此,就需要展卷阅读,让浓浓 的墨香熏陶自己混沌的灵魂,让书里的警句激活自己的慵懒和困倦,精神饱满地去耕耘奋斗 和打拼的心路。 ④看过无数个“偎雪夜读”的典故,听过了太多“头悬梁、锥刺股”的传说,“凿壁偷光”也 在我们耳边回响了不知多少遍,还有“红袖添香夜半读”,我总觉得这些人要么把“阅读”弄得 太苦情,要么把“阅读”弄得太煽情,要么把“阅读”弄得太矫情。真正理想化的阅读都不是这 个样子,他们生错了时代,这不怪他们,但他们也选错了阅读的最佳时机。 ⑤阅读的最佳时机应该是早晨:耳根清净,满目鲜活,书卷在握,清风徐来,舒适惬意。 沉进书里,或作吮指状,或凝神屏息;看到妙处,或拍案叫绝,或手舞足蹈;读到悲情,双目红 润,泪眼婆娑;读出谐处,仰天大笑,喜上眉梢。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这种禅定的状态,任尔 东西南北风,手握册页,我自岿然不动。文字在精神的外围蒙上了一层金刚罩,管他外面风 雨琳琅,翻开书,满目都是晴天。 ⑥现代人的起床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被嘹亮的鸡呜叫起来;被闹钟叫起来;被书房叫起来。 ⑦被鸡呜叫起来的人要么是辛苦的农人,要么是向往自然的隐士;被闹钟叫起来的人要么是重荷在肩的上班族,要么是累于生计的“穷忙族”;被书房叫起来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在心灵里无形中植入了一种习惯:每当太阳初升,大地复苏,他们不光知道喂饱自己的“肚子”,更懂得喂饱自己的“脑袋”。 ⑧我想’这也许就概括了当下人的三种生存状况吧:身生活,心生活,魂生活。这是生活在俗世里建造的金字塔,身生活在塔底,心生活在塔中,魂生活在塔尖。 ⑨站在塔尖的人最早感知生命里的第一缕曙光,最早接到宇宙里的灵光发给他们的信号,最早悟出生命的真正奥妙“不在透支,而在不断地储蓄”。 ⑩我向来喜欢“书”字,这个字单单从字形上看,就像是一架梯子,你看它右肩上的一“点”,多像是那最先登顶的勇士,总有太多的人羡慕他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却不去想想他从山脚出发的每一步。书海滔滔,那些潜泳的人总能最先找到深处的暗礁,巧妙地避开绕道,而那些不习水性或者是从不“让目光下海”的人,总是刚刚出发不久就撞沉了自己的“泰坦尼克号”! 11清晨推开窗,阳光就洒满了整个屋子;翻开了书本,智慧的光芒就溢满了整个心房。 12晨跑是锻炼身体的方式,晨读是砥砺心灵的长跑。 13如果说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脚步,那么,在我们打开书页的瞬间,我们距离梦的驿站岂不是又近了一程吗? 14如果说每一个文字都是一滴水,那么,在我们翻开一本书去读的时候,不就是在举行一场心灵的晨沐吗?还有什么能抵得上一场晨读?我还真想不出,想不出就继续读,我在晨读里亦步亦趋,逐渐领悟…… 19.阅读第③段,根据下面对晨沐的解说,写出你对晨读的理解。(4分) 晨沐就是早晨洗澡,冲走梦魇和惊悸,精神抖擞地走向崭新而美妙的一天。 晨读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9.示例:晨读就是早晨读书,摆脱空虚和焦灼(或激活慵懒和困倦).精神饱满地耕耘奋斗和打拼的心路。 【评分意见】 本题4分。仿写句式正确,理解无误,语言流畅即可得满分。 20.文章的题目为“晨读如沐”,为什么第④段要举出勤奋夜读的诸多情形?(5分) 20.与下文所写晨读美妙的感受形成对比,更加突出晨读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感。 【评分意见】 本题5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21.仔细揣摩第⑩段画线句,说说作者所说的是指生活中的哪两种人。(5分) 21.一种是读书很多的人.他们从书中获得了智慧,所以在生活中很少犯错;一种是读书不多或不读书的人,因为缺少智慧,他们一踏上奋斗的道路,就遭遇失败,甚至灭顶之灾。 【评分意见】 本题5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或5分。 22.作者说'“在我们翻开一本书去读的时候,不就是在举行一场心灵的晨沐吗?”在以下 初中生必读名著中,哪一部对你产生过精神的洗礼?请举出原著的某一个情节,结合实际, 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人生教益。(00字左右)(6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名人传》 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示例:情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不被唐借理解,并且不分青红皂白将孙悟空赶走,后唐僧落入妖怪手中。 教益:我们不应被事的表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评分意见】 本题6分.情节表述准确(符合名著内容)、流畅(没有语病、错别字)、有积极意义。 教益要有自己的认识,结合实际,表达流畅.字数符合要求。 四、作文(50分) 23.按要求作文。 请你以“让 常驻心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 达你的真情实感;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得抄袭;⑤不少于600字。 23.【写作提示】 这是一个半命题的作文。“让 常驻心间”,选择的范围是很广的,感谢、感激、阳光等都可以。从题目看,应该选取积极向上有 积极意义的事情。选材注意新颖,尽量回避比较俗的素材。 【范文】 让感谢常驻心间 桃李芬芳时,让我们感谢恩师;骄阳似火时,让我们感谢父母;硕果累累时,让我们感谢社会;银装玉砌时,让我们感谢陌路……一年的四季,让感谢常驻心间! ——题记 夜晚时,一间亮灯的小屋显得格外显眼。那是一盏小台灯。照得伏笔在案的人那几缕明晃晃的银丝更添了一份憔悴。埋头于那堆得齐眉的作业,丝毫未察觉到时间已过午夜。于是,您便成了那一天中最早起的,伴随着的是两个黑眼圈及那认真、秀丽的字迹,抱着一夜的成果带着笑容开始了新的一天,殊不知灿烂的晨曦已将那缕沧桑映得金黄……这就是身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您,我们都在您的悉心培育下开始了的成长。 夜晚同样不灭的还有一家。里面写作的人头上扎着的蝴蝶结已显示了她的年龄,略带稚气的脸此刻显得那样专注.让同样在一旁守候的人们也感到了一丝欣慰。只是,在他们的脸上,也染上岁月的痕 迹,和着嘴角的一丝上扬竞也显得那样和谐、美丽。当孩子已睡时,灯下仍有笔在演算的声音以及书包 发出的细微声响。伴随着这样的交响曲,床上的人儿很快便进入了梦乡……这是给予我们生命后的又一巨大付出,在这样的照顾下,我们正茁壮成长着 望着那鲜红的捐助箱,那里面,仿佛承载着千万孩子的希望……“希望”“阳光”“爱心”这些都是关爱的代言词,当把这些都放在“工程”的前面,仿佛那冰冷的铁块也有了鲜活的生命,带有温暖的体温。一个工程意味着聚集了不可计数的关爱,聚集了多少渴望上学的眼睛,这些没人会知道,但人们也不想知道。只要能用得其所也就够了。回报他们的是一本本红底烫金的录取通知书及那创新科技论文、作品……正是有了这些保障,我们才能进行灵魂的生长。 所谓的陌路变成了知己,他们会在你身陷泥潭时拉你一把,却不顾及到那被溅到的衣物;他们会在 你迷路时带领你走往正确方向,却不顾及自己正在“南辕北辙”;他们会在你被严寒侵蚀的时候温暖你 的双手,却不顾及你只是个路人……有了十三亿的陌路,你的那一份困难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面对父母,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为我们播种;面对老师,袁们应该感谢他们为我们施肥;面对社会,我们应该感谢它为我们筑起护栏;面对陌路,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伸出的援手…… 让感谢常驻心同! |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2014河南中考阅读题 近十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分 失分率最高的50个错别字 《母亲的心》阅读 《三峡》中考题 容易错的成语 鲁宾逊漂流记(国语) 上 鲁宾逊漂流记(国语)下 《格列佛游记》练习 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