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沛的精力投入革命斗争。 104岁的萧伯纳 萧伯纳,爱尔兰著名作家,后移居英国。一生写过五十余部剧本和多部小说以及许多其他论著,他活了104岁,这是世上罕见的长寿。 萧伯纳长寿的主要原因:他除了为人开朗幽默以外,那就是他酷爱体育活动。他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冷水浴,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游泳、跑步,到海边晒太阳,骑自行车,打拳,也是他经常运动的项目。 他生活有规律,无抽烟、喝酒嗜好。据他自己说小时候身体和智慧都平平,但他下苦功,坚持在智力、体育两方面加强锻炼。终于成为杰出的长寿的作家。 居里夫人坚持锻炼 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所以能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从事长期繁重的科学研究,应该说得益于坚持体育锻炼。 居里夫人非常喜欢舞蹈,同时也喜欢爬山、游泳,还酷爱骑自行车。她结婚时,不买礼服、戒指,也不买沙发、圈椅,只要了自行车与居里面先生双双骑车蜜月旅行。婚后,每逢假日,他们骑车郊游。 巴甫洛夫负重散步 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曾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他特别重视身体锻炼,平时除积极参加各种体力劳动,还积极参加骑自行车,划船,体操锻炼。夏天游泳,冬天滑雪。60岁至70岁时,他经常练吊环和鞍马。70岁后练快步走。80岁后他就背东西散步。为此,还常常闹出误会。行人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背着亿包裹蹒跚而行,不免会引起同情,都要抢上前去,帮他背。这时,他才对那些那心人说:“不用!谢谢,我这是负重散步,锻炼身体哪!”这时行人才恍然大悟,不禁向他投出敬佩的目光。
(3)理论论据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运动的需要》 身勤则强,逸则病。 蔡锷《序及按语》 体动则强健,久卧则委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摄生》 健康是头等的财富。 [美]爱默生《处世之道》 健全的头脑寓于健全的体格。 [古罗马]尤维纳利斯《讽剌诗集》 早起早眠,身康体健,聪明智慧,日进万钱。 伊拉克谚语 好静不好动,眼花耳朵聋。 中国谚语 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体操、游泳、远足、身体的各种锻炼——多方面的兴趣、学习、研究、探讨,并且所有这一切尽可能共同进行。 [前苏联]列宁 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德]歌德《十八世纪外国文学史》 对人生命的最大威胁是以车代步,而不是交通事故。 [澳大利亚]怀特 常用的刀不锈,常练的人不病。 中国谚语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 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能不生锈。 朱德 要身体健壮主要靠锻炼,靠斗。 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清·颜元《习斋言行录》 常动则筋骨竦,气脉舒。 清·颜元《习斋言行录》 生命在于运动。 [法]伏尔泰 床是病窝。器官得不到锻炼,同器官过度紧张一样,都是极有害的。 [德]康德] 生活就是运动。人的生活就是运动。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长期保持着健康,应归功于节制和运动,因此,直到现在我仍保留有一个强壮的体格。 [美]富兰克林 要保持健康,不单是营养问题,要切实注意卫生和加强体育锻炼。 周恩来《重视青年一代的健康》 几乎所有的长寿者,都是出于从事多量体格锻炼而能忍受疲劳和工作的人。 [法]卢梭 身体的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 [古希腊]苏格拉底《古代希腊罗马哲学》 自然因为常动,所以才变得丰产和强健。树木愈受风吹,生长得便愈快,根也生得愈深。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一切革命者,一切革命青年,都应该经风雨,见世面。革命者不可能在温室里成长。要在大风大浪里去锻炼自己。 毛泽东《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 阿拉伯谚语
21.节操
(1)引言
气节操守,是做人的标准,是检验灵魂的试金石。具有高尚节操者,诚信无欺,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他们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无节操者,见利忘义,贪生怕死,以致卖国求荣,他们灵魂里充满铜臭。 纵观历史:守节操者流芳百世;无节操者,为世人所不齿。
(2)事实论据
谭嗣同从容就义 1898年6月8日慈神速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神速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 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宋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齐白石的民族气节 齐白石,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 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苏格拉底坚守哲人的节操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型。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 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中。
(3)理论论据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明·于谦《于肃愍公集·无题》 不为利动,不为威劫。 黄兴《在驻洲国会议员欢迎会上的答谢词》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孔子家语·儒行解》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冬认杂咏·青松》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 汉·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 弘一大师《寒笳集》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一切无情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