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回顾亲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227  更新时间:2008-11-16 22:36:20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感伤了多少儿女的心。的确如此,堪比母亲,为人子女的我们当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穿着干净的衣服时,你是否想过母亲操持家务的劳累?当你大手大脚花钱时,你是否知道父母挣钱的艰辛?当你可以免除学费,看到父母如释重负的表情时,你是否意识到这是社会的关爱?当老师教你知识、教你做人时,你是否想到有无数的边防战士远离亲人、远离繁华,在守护着祖国的和平?或许,我们很多人会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生养我们是他们的义务;老师教育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社会关爱我们是政府的职能;保卫祖国更是军人的天职。然而,我要说,你错了!
  人,要懂得感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没有健全人格的人;不懂得感恩的生命,就像一张白纸,永远是苍白空虚的。
  感恩不是浅层次的“投桃报李”,更不是表面的甜言蜜语。它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生命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它是人性中真善美的乐章,将爱心传递,使人的理智与情感本身具有了审美的意义;它是为人父母者的幸福与欣慰,是人子女者的本分与情操是人与人之间的虔诚。假如没有感恩,人类的繁衍与生存就成为纯粹生物意义上的基因复制,陷入鸡生蛋,蛋生鸡的简单怪圈。这样就诞生不了朱自清的美文《背影》,就品味不了朱德感人肺腑的《母亲的回忆》,也欣赏不了童话般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由此看来,感恩实在是不用勉强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的境界与素质。
  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施恩图报”,父爱母爱如山高比海深。那么,子女对父母的感恩就是绿叶对根的情义,小径在言行上,也在心灵深处。在智者说看一个人的品行如何,首先就是看他是否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那就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能扛重任。诚哉斯言!
  邓小平爷爷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得爱着我的祖国”,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诗人艾情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冰心奶奶的话“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所有这些,都是先辈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的光辉榜样,他们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个人民。
  小草用它的成长回报春天的雨露阳光,人非草木,更应该懂得感恩。生活中,我们要常怀感恩的心,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要体谅父母的辛劳,更好的孝敬父母;老师每天不厌其烦的叫我们知识,叫我们做人,我们要感谢老师,尊敬老师;我们美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我们要刻苦学习,回报社会,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感恩成为无言的德行代代相传,我们有必要提出“感恩教育有娃娃抓起”。感恩,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怀念恩师,就是报效祖国,就是对以成长的一种回馈。如此,人就异于禽兽,真正成为“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感恩,就是我们的心灵永远温暖如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