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列表     做真人,办真事,学真语文——安阳市北关区中学语文  [admin  2022-10-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您现在的位置: 读写吧 >> 班级教学 >> 试题 >> 中考题库 >> 正文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 【字体:
中考必考20篇文言文分类点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11530    更新时间:2010-04-12    
水(月光)中藻、 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 。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
、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六)、思考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2
、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
、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七)、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六、《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文学家)(阅读课)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飘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n)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山峦都是同样的颜色。(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地,奇山异水,(可以说是)世上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水深千丈清澈见底。水中游鱼,水底细石,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急湍的水流,比箭跑得还快;凶猛的浪头,好像狂奔的马群。

 
  两岸的高山上生满让人看了感到寒意的树木。山峰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先恐后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和谐动听;鸣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群猿哀鸣经久不绝。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又可见到明亮的阳光。

   1
、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
、解释重点字词。1)风烟:指烟雾。 (2)共色:同样的颜色。 (3)俱:都。 (4)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5)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6)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7)急湍:急流的水 (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12)相鸣:互相和鸣(13)戾天:到天上;戾,至
 
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15)经伦:筹划、治理。
 
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 (19)交映:互相掩映。
 
20)见:同“现”,显现,显露。 (21)缥碧:青白色。
  3
、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
、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5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
  6
、 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
、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 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治理社会事物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⑦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树木在江面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8
、欣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
、中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
、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11
、练习,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七、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孟子》
 
(一)中心:阐述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人才的培养中,逆境作用不可小视;国家的治理中,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和邻国的侵扰,国家就会在安逸享乐中灭亡。
 
(二)、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 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 ……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 拂:违背,逆,不顺。乱:干扰,错乱。
 
句义: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 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颜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外。 法家:有法度的世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读bi,辅佐。 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
、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二段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
 
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 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增益其所不能。
 
5)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国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三)、思考、应用。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点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玉汝玉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八、《墨池记》(曾巩)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一)、作者、作品
  曾巩,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他应人之邀为墨池写的记文,作者就勤学苦练的精神展开议论,以勉学劝善。
 
(二)、重点字词意、句意
  隐然:缓缓高起的样子 洼然:低而深的样子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写)
 
羲之之书(书法)晚乃善(好) 岂有:莫非,或者。 固 :本,原来。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叫做王羲之的墨池。曰.......者,叫做........
 
方羲之之不可强的仕:方,当.......的时候。方(方形)而长
 
尝极东方:曾经遍游东方(的名胜),极,穷尽。 娱其意:娱乐他的心意,意思是使自己心情愉快。
 
则其所能:译:那么他所擅长的。 能:能做的事,这里指写字。

 
虽一能(一技之长)不以废:虽:即使,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使它埋没。
 
岂其学不如彼邪:译: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
 
学固岂可以少哉:译: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呢?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译:何况要在道德方面达到很高的成就呢?

 
以精力自致者:译:是自己用精力取得的, 致,取得,达到。
 
于楹间以揭之:揭:揭示 推君之心:推,推究,考察。尚:尊重,推崇
 
遗风余思:遗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被:影响

 
仁人;品德高尚的人。庄士:庄重自持的正直人。

 
(三)、 背诵理解;1)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2君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揭之的目的是什么?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翻译: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技巧,用王羲之的勤学苦练的事迹劝勉自己的学生。)
 
(四)、说出文章的主旨句,并翻译
  主旨句: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翻译:这样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呢!何况要在道德方面达到很高的成就呢?
 
(五)、思考。1、本文阐明什么道理?(勤学苦练对于事业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
  2
、写本文的原因:(受君盛的委托)州学教授王盛从而光大王羲之墨池,勉励后人勤奋学习努力深造道德。
 
3)本文赞美一种怎样的精神?勤奋进取。
 
(六)、开放题。1、结合自己生活谈一下读本文后的最深的感受。(勤学苦练才能取得成功或…………)
  2
、请在举出一些成功背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张海迪、爱迪生)
  (
名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九、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归园田居》(其三)《饮酒》《五先生传》等
  2
、文章知识:1)线索: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2)顺序:时间先后
  3
、重点字词、1)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议:交通,交错相通。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妻子:妻子和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 鲜美:鲜艳美丽
 
3)一字多义:志: 处之志之; 标记,寻向所志。
 
4)重点词:欲穷其林穷:穷尽。 具答之具:详尽。 悉如外人,全部、完全。
 
咸来问讯咸,都。 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怡然自乐,都。
  4
、成语:1)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问津;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落英缤纷;落英:落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5
、理解背诵;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6
、思考、1)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2)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3)从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内容是虚构的:从“桃源世界”,结果“不复得路”,而后“无人问津”可知。

 
4)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heian 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5)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7
、讨论、 回答下列问题
  1
、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设下悬念,使故事更加离奇)
  2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
 
(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意愿。或:为了寄托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3
、 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 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十、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 日出而林霏开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9.15答案
    《无题》精炼
    《岳阳楼记》精练
    《故乡》重点题
    《藤野先生》练习
    富贵不能淫
    庄子十个小故事,十种大智慧
    九年级语文练习
    记叙文阅读考点答题思路
    《母亲的心》阅读精练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河南安阳  刘海强 版权归 读写吧 豫ICP备190046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