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陈涉世家》练习题2009
作者:文弓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375  更新时间:2009-09-30 16:55:5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A部分参考答案:
(
) 1 . ( 1 ) A ( jiá )      ( 2 ) B (  shuò )      
       2 . A
        B. —— C   ——     D . ——
       3 . B (
/ 诚以吾众 / 诈自称  / 公子扶苏项燕 )   
       4 . ( 1 )
称王——为王 ( 2 ) 鱼网——用网捕鱼 ( 3 ) 竹板——用竹板打      ( 4 ) ——用眼示意   ( 5 ) 誓言——发誓言 ( 6 ) 刑法——施刑惩罚
       5 .
①苦于   ②有人;逃跑   ③同,倡导    ④处处谈论   ⑤亲自
       6 .
( ) ,代扶苏”    ( 起义军 ) ,主语    ( ) 介词,当
           
( ) ( ) ,宾语,指吴广    ( 5 ) ( ) ,兼语 ( 宾语,指
       7 . A
       8 . ( 1 )
《史记·陈涉世家》 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 2 ) 司马迁
史学家、文学家 我国一部纪传体通史 130 《史记》
(
) 1 . shuò huì chī wú tǎn qí
              2 .
①向来,一向 ②用竹板打 ③制罪,判刑 ④一共 ⑤辅助、帮助 ⑥盟誓
       3 .
①被;筑;做 ②来;用
       4 .
①吴广故意几次说要逃跑,使得尉恼怒了,让尉来责辱他。 ②即使仅能免于斩刑而去守边塞,
也要死掉十分之六七。
       5 .
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       6 . 周密谋划 智慧与才能     
       7 .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的情况。

8,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使用了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戍卒中很快得到反应。再次显示了陈、吴二人的斗争才智。

9,根本:秦朝苛政 徭役繁重

直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遇大雨,到渔阳去防守延期,面临死刑。

联系:直接原因的根本原因的具体体现,因为阶级压迫,秦朝苛政 ,所以陈胜吴广灰被逼去渔阳去防守,到不了又得死。

B部分参考答案:

㈠⒈⑴去,往;⑵如果 ⒉①和 ②通“举”,选拔 ③给 ⑵①动词,去,往 ②凑足音节,无实义 ③代词,代项燕 ⑶①上面 ②皇上 ⑷①回答,答应 ②响应 ⒊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㈡⒈⑴恰适、恰巧 ⑵本来 ⒉⑴①于是 ②竟然 ③就   ⒊“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⒋⑴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⑵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⑶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⒌⑴度以失期。失期,法皆斩。⑵天下苦秦久矣。 ⒍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反映了当时兵役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的社会黑暗现实。 ⒎示例:能。因为:⑴“天下苦秦久矣”,顺从民心;⑵分析他们的处境,合情合理;⑶制造了舆论,树立了威信。(答案不求统一)  

㈢⒈一齐;难道;恼怒;即使,假若 ⒉⑴故意   ⑵是 ⑶①因 ②把,用,拿 ③通“已”,已经 ④以便 ⑤来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⒋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诱使将尉鞭打吴广以激怒众戍卒,趁机“并杀两尉”,将众戍卒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然后指出惟一的生路是起来反抗,并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鼓舞斗志,赢得了众戍卒的赞同;最后举行庄严的誓师会,为坛而盟。 

⒌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 ⒍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等。   

㈣⒈等到;通“披”穿着 ⒉⑴①一起 ②通“举”,选拔 ③参与,这里指欣赏  ⑵①号令,命令 ②称号,国号 ⑶①shu  屡次 ②sh 几 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